一、綠色供應鏈管理概述
(一)綠色供應鏈的由來
最早提出綠色供應鏈管理是在20世紀70年代,當時只是作為物流管理研究的一個方面提出的。大規模、有意識地研究綠色物流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1994年,韋伯研究了一些產品對環境的影響,建議通過環境準則來選擇合適的原材料,同時注重再生利用,并提出了綠色采購的概念。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制造研究協會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40萬美元的資助下,進行了“環境負責制造”研究,將綠色供應鏈作為一個重要的研究內容,并于1996年提出了綠色供應鏈的概念。在當時綠色供應鏈只包含了環境保護和能源節約兩層含義,就是用最少的能源、最綠色的材料,制造出最環保的產品。
(二)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定義
供應鏈是指由原材料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用戶組成的鏈狀結構、通道或網絡。在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從原材料獲取到產品的制造、運輸、使用過程都會產生廢棄物,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態平衡。
綠色供應鏈管理又稱環境意識供應鏈管理,它考慮了供應鏈中各個環節的環境問題,注重對于環境的保護,促進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關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確切定義,目前理論界對此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表述,但總的觀點是指在供應鏈管理的基礎上,增加環境保護意識,把“無廢無污”和“無任何不良成分”及“無任何副作用”貫穿于整個供應鏈中,這就是綠色供應鏈管理。
二、綠色供應鏈運作參考模型
供應鏈運作參考模型(SCOR)是目前影響最大、應用最廣的參考模型。它能測評和改善企業內、外部業務流程,使戰略性地進行企業管理成為可能。該模型將供應鏈分解為五個環節:計劃、采購、制造、交付和逆向物流。
綠色供應鏈運作模型從總體上把整個供應鏈分為制定綠色供應鏈的計劃環節、采購環節、制造環節、交付環節和逆向物流環節,在每個環節都應遵循綠色制造的要求,把整個供應鏈作為一個綠色系統進行管理。
(一)制定綠色供應鏈的計劃環節
綠色供應鏈是以傳統的供應鏈為基礎,并結合制造技術、控制技術和網絡技術等新的應用技術,其目標是對資源的合理利用、降低成本和減少對環境造成的嚴重污染。為了實現上述目標,需要從產品設計、制造、裝配、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后回收處理,供應鏈的每個環節均充分考慮資源和環境問題,以實現最大限度地優化利用資源和減少環境污染。
作為首要環節的綠色供應鏈計劃環節,主要是要考慮企業生產的產品,無論是本企業內部還是,而且在相關聯的企業和使用者,都要考慮資源利用和對環境的影響。核心企業,作為鏈條中最重要的企業,需要設計一種全新的供應鏈運作模式,從設計的源頭,到采購、生產、銷售和回收,以及廢棄物的處理,引入綠色的概念,從而全面計劃、杜絕任何形式的污染和浪費。
(二)綠色供應鏈的采購環節
綠色采購,就是在原有質量控制的標準、價格可比較的標準的基礎上,加入綠色標準,即要求供應商在市場時采用綠色原料、綠色工藝,實現材料、能源的節約,來達到源頭控制,滿足公眾對環保產品的需求,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1.綠色供應商的管理
供應商的選擇和評價原來是通過包括技術水平、產品質量、生產能力、價格、地理位置、可靠性、售后服務、供貨期和柔性等指標加以考核和管理,而現在應該加入綠色評估要素,確定綠色供應商優先采購的機制。在此階段,需要考慮到供應商提供的材料是否具有污染性、生產制造過程是否是清潔的、運輸過程是否能夠節省能源等因素。對綠色供應商的管理要充分體現根據最終產品的要求,結合供應商的實際困難,幫助部分供貨商制訂生產環境改善計劃,以確保供貨廠商的生產環境條件達到綠色標準,盡可能減少產品給環境帶來的損害,以實現了制造方、顧客和整個環境的“三贏”。
2.實行一體化開發與建立一體化供應管理模式
綠色供應鏈的一體化開發是指核心企業與供應商建立戰略伙伴關系,這種伙伴關系有利于改善雙方之間的交流,實現共同的期望和目標,共擔風險和共享利益,共同參與產品和工藝開發,F在要求供應商從設計階段,就確定綠色制造機制,確保提高產品的綠色水平。
建立一體化供應管理模式在于注重核心企業和供應商能夠共同設計一種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的一體化供應模式,建立信息共享平臺,供應與需求雙方可以共享庫存數據,信息的共享避免了信息不對稱決策可能造成的成本損失。供應與需求雙方信息高度共享,保證了供應與需求信息的準確性和實時性,雙方在生產計劃、庫存、質量等各方面的信息都可以及時交流,以便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處理,形成了制造商與供應商的協同管理,顯著提高了采購與供應的運作效率。
(三)綠色供應鏈的制造環節
綠色供應鏈的制造環節不僅指制造、加工過程,它是一個包括了產品設計、材料選擇、產品加工、物流設計、包裝設計以及產品拆卸等過程的大制造概念。
1.綠色設計
綠色設計也稱為生態設計,環境設計等。其基本思想是:在設計階段就將環境因素和預防污染的措施納入產品設計之中,將環境性能作為產品的設計目標和出發點,力求使產品對環境的影響為最小。對工業設計而言,綠色設計的核心是“3R”,即減少原料、重新利用、物品回收,不僅要減少物質和能源的消耗,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而且要使產品及零部件能夠方便的分類回收并再生循環或重新利用。
綠色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綠色產品設計的材料選擇與管理;產品的可拆卸性設計;產品的可回收性設計。
2.清潔生產
清潔生產是指不斷采取改進設計、使用清潔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與設備、改善管理、綜合利用等措施,從源頭削減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或者避免生產、服務和產品使用過程中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以減輕或者消除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
清潔生產的定義包含了兩個全過程控制:生產全過程和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全過程。對生產過程而言,清潔生產包括節約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廢物離開生產過程以前,盡最大可能減少它們的排放量和毒性。對產品而言,清潔生產旨在減少產品整個生命周期過程中從原料的提取到產品的最終處置對人類和環境的影響。
(四)綠色供應鏈的交付環節
綠色供應鏈的交付環節實際上是一個交付的過程。它包括兩部分的內容:一是從核心企業(制造商)到分銷商或零售商的過程;二是從分銷商或零售商到消費者的過程。
(五)綠色供應鏈的逆向物流環節
逆向物流,指物資從產品消費點(包括最終用戶和供應鏈上上客戶)到產品來源點的物理性流動過程的計劃、實施和控制。逆向物流涵蓋了有關再利用材料與物品的所有活動、收集、拆卸和處理用過的產品、零件或者原材料,以使它們有效地再利用。按成因、途徑和處置方式的不同,根據不同產業形態,逆向物流被分為投訴退貨、終端使用退回、商業退回、維修退回、生產報廢與副品,以及包裝六大類別。該物流過程主要包括產品回收、檢驗與分類、檢修、分拆和再加工、報廢處理等步驟。
三、實現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基本途徑
面對歐盟的綠色壁壘,我們必須從根本上認識到中國制造業對綠色供應鏈管理的迫切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建議。因此,實現綠色供應鏈管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思考和行動:
(一)加強企業內部管理
加強企業內部管理,一方面重新思考、設計和改變在舊的環境下形成的按職能部門進行運作和考核的機制,有效地建立跨越職能部門的業務流程,減少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浪費、節約能源和減少環境污染。另一方面要強化企業領導和員工的環境意識,積極地把經濟目標、環境目標和社會目標恰當地同供應鏈聯系在一起考慮,實施綠色采購,盡可能減少產品給環境帶來的損害。
(二)加強供應商的環境管理
綠色供應過程對供應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根據制造商本身的資源與能力、戰略目標對評價指標加以適當調整,設置的指標要能充分反映制造商的戰略意圖。其次,強調供應商與制造商在企業文化與經營理念上對環境保護的認同,這是實現供應鏈成員間戰略伙伴關系形成的基礎;最后,在供應商之間具有可比性,這樣有利于在多個潛在的供應商之間擇優比較。
(三)加強用戶環境消費意識
要從我國人均資源占有水平低、資源負荷重、壓力大的角度出發,充分認識綠色消費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發展綠色消費可以從消費終端減少消費行為對環境的破壞,遏制生產者粗放式的經營,從而有利于實現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同時,發展綠色消費不僅可以從優質無污染的消費對象來改善人們的消費質量和身體健康,而且在消費過程中通過觀念的轉化、行為的轉變,提高廣大群眾對環保、綠色消費與可持續發展的認識。
(四)加強管理部門的環境執法
由于一個企業的技術水平和資金是相對有限的,企業為了節約成本,會對生產過程進行適當的修改,但由于習慣、經驗、技術、設備和資金的影響,大多數企業生產方式的修改是有限的,效果怎樣也不能很好地考察。即使有一些企業效益很好,想對生產過程進行大改造,節約資源和能源及減少環境污染,也不愿冒風險。有些企業為了追求短期效益,甚至不顧環境污染。這時需要全社會的力量參與進行。執法部門廣泛深入地宣傳環保,既向各企業決策者宣傳綠色市場營銷觀念,又向廣大消費者宣傳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針對不同對象,采取不垃圾廣告式進行教育培訓。
四、結束語
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將是21世紀企業取得顯著經濟效益的最大機遇。它可以改變我國企業長期以來只注重經濟在數量方面的增長,而忽略對環境破壞、導致環境污染的現狀。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可以最大限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資源消耗,對于人均資源占有量較少的我國,有著長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