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流雜志,物流管理期刊物流雜志,物流管理期刊

     

    首 頁 | 廣告業務 | 免費訂閱 | 在線投稿 | 物流論壇 | 物流會展 | 聯系我們

     
    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物流管理
    《環球物流(GLS)》雜志(Gls.Global56.com) 2010 年 2 月 第 59
    打印本篇】【關閉窗口】【發表評論】 【進入論壇】【字體:
        一、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物流的特征
       
        (一)供應鏈管理下的物流環境
       
        企業競爭環境的變化導致企業管理模式的轉變,供應鏈管理思想就是在新的競爭環境下出現的。新的競爭環境體現了企業競爭優勢要素的改變。在20世紀的70年代以前,成本是主要的競爭優勢,而80年代則是質量,90年代是交貨時間,即所謂基于時間的競爭,到21世紀初,這種競爭優勢就會轉移到所謂的敏捷性上來。在這種環境下,企業的競爭就表現在如何以最快速度響應市場要求,滿足不斷變化的多樣化需求。即企業必須能在實時的需求信息下,快速組織生產資源,把產品送到用戶手中,并提高產品的用戶滿意度。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都感到一種資源饑渴的無奈,傳統的單一企業競爭模式已經很難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保持絕對的競爭優勢。信息時代的到來,進一步加深了企業競爭的壓力,信息資源的開放性,打破了企業的界限,建立了一種超越企業界限的新的合作關系,為創造新的競爭優勢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因此,供應鏈管理的出現迎合了這種趨勢,順應了新的競爭環境的需要,使企業從資源的約束中解放出來,創造出新的競爭優勢。
       
        供應鏈管理實質是一個擴展企業概念,擴展企業的基本原理和思想體現在幾個方面:1)橫向思維(戰略聯盟);2)核心能力;3)資源擴展/共享;4)群件與工作流(團隊管理);5)競爭性合作;6)同步化運作;7)用戶驅動。這幾個方面的特點不可避免地影響到物流環境。
       
        歸納起來,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物流環境的特點見表9-2。
       
        (二)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物流管理的新特點
       
        由于供應鏈管理下物流環境的改變,使新的物流管理和傳統的物流管理相比有許多不同的特點。這些特點反映了供應鏈管理思想的要求和企業競爭的新策略。
       
        首先我們來考察一下傳統的物流管理的情況(見圖9-3)。在傳統的物流系統中,需求信息和反饋信息(供應信息)都是逐級傳遞的,因此上級供應商不能及時地掌握市場信息,因而對市場的信息反饋速度比較慢,從而導致需求信息的扭曲。
       
        另外,傳統的物流系統沒有從整體角度進行物流規劃,常常導致一方面庫存不斷增加,另一方面當需求出現時又無法滿足。
       
        這樣,企業就會因為物流系統管理不善而喪失市場機會。
       
        1994年,康柏公司就因為流通渠道沒有跟上而導致1億美元的損失,康柏財務經理說,我們在制造、市場開拓、廣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是物流管理沒有跟上,這是最大的損失。
       
        簡言之,傳統物流管理的主要特點表現在:
       
        (1)縱向一體化的的物流系統;
       
        (2)不穩定的供需關系,缺乏合作;
       
        (3)資源的利用率低,沒有充分利用企業的有用資源;
       
        (4)信息的利用率低,沒有共享有關的需求資源,需求信息扭曲現象嚴重。
       
        圖9-4為供應鏈管理環境的物流系統模型。和傳統的縱向一體化物流模型相比,信息的流量大大增加。需求信息和反饋信息不是逐級傳遞,而是網絡式傳遞的,企業通過EDI/Internet可以很快掌握供應鏈上不同環節的供求信息和市場信息。因此在供應鏈環境下的物流系統有三種信息在系統中運行:(1)需求信息;(2)供應信息;(3)共享信息。
       
        共享信息的增加對供應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可以做到共享信息,供應鏈上任何節點的企業都能及時地掌握到市場的需求信息和整個供應鏈的運行情況,每個環節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與其他環節進行交流與共享,從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現象。
       
        對物流網絡規劃能力的增強,也反映了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物流特征。它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系統、代理運輸等多種形式的運輸和交貨手段,降低了庫存的壓力和安全庫存水平。
       
        作業流程的快速重組能力極大地提高了物流系統的敏捷性。
       
        通過消除不增加價值的過程和時間,使供應鏈的物流系統進一步降低成本,為實現供應鏈的敏捷性、精細化運作提供了基礎性保障。
       
        對信息跟蹤能力的提高,使供應鏈物流過程更加透明化,也為實時控制物流過程提供了條件。在傳統的物流系統中,許多企業有能力跟蹤企業內部的物流過程,但沒有能力跟蹤企業之外的物流過程,這是因為沒有共享的信息系統和信息反饋機制。
       
        合作性與協調性是供應鏈管理的一個重要特點,但如果沒有物流系統的無縫連接,運輸的貨物逾期未到,顧客的需要不能得到及時滿足,采購的物資常常在途受阻,都會使供應鏈的合作性大打折扣,因此,無縫連接的供應鏈物流系統是使供應鏈獲得協調運作的前提條件。
       
        靈活多樣的物流服務,提高了用戶的滿意度。通過制造商和運輸部門的實時信息交換,及時地把用戶關于運輸、包裝和裝卸方面的要求反映給相關部門,提高了供應鏈管理系統對用戶個性化響應的能力。
       
        歸納起來,供應鏈環境下的物流管理的特點可以用如下幾個術語簡要概括:
       
        a)信息-共享
       
        b)過程-同步
       
        c)合作-互利
       
        d)交貨-準時
       
        e)響應-敏捷
       
        f)服務-滿意
       
        下面我們就從供應鏈管理的原理和思想出發,對供應鏈的物流管理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
       
        二、物流管理的戰略
       
        戰略(Strategy)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保證。沒有戰略的企業是不會長久發展的企業,沒有戰略眼光的企業家是不稱職的企業家,F代物流管理系統處于復雜多變的環境,物流管理需要運籌與決策,要為提高供應鏈的競爭力提供有力保證,因此物流戰略在供應鏈管理戰略中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一)物流管理戰略的意義
       
        古人云:"兵馬未到,糧草先行"。物流為企業產品打入市場架橋鋪路,為生產源源不斷地輸送原材料。沒有通暢而敏捷的物流系統,企業就無法在市場競爭中站住腳跟。
       
        在傳統的物流管理中,由于物流被看作是企業的經營活動中輔助的內容,因此許多企業沒有物流戰略,缺乏戰略性的物流規劃和運籌。有的企業雖然生產管理搞得很好,產品研究開發也很有水平,但是產品就是銷不出去,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可能就是物流渠道不通暢導致產品分銷受阻,影響了產品的進一步生產與開發。有的企業由于原材料的供應問題沒有解決好,沒有建立良好的原材料供應渠道,影響了產品的生產,也同樣制約了企業經營戰略的實現。有的企業在售后服務方面,缺乏用戶服務的觀念,沒有建立通暢的用戶信息反饋機制,使企業的經營戰略沒能跟上用戶的需求,由于企業沒有捕捉市場信息的敏捷性,最終也落得失去用戶的悲慘結局。
       
        供應鏈管理的戰略思想就是要通過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有效合作,建立一種低成本、高效率、響應性好、具有敏捷性的企業經營機制,產生一種超常的競爭優勢;就是要使企業從成本、質量、時間、服務、靈活性等方面顯著提高競爭優勢,加快企業產品進入市場的速度。這種戰略思想的實現需要供應鏈物流系統從企業戰略的高度去規劃與運籌,并把供應鏈管理戰略通過物流戰略的貫徹實施得以落實。
       
        由此可見,物流管理戰略對于供應鏈管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重視物流戰略問題是供應鏈管理區別于傳統物流管理的一個重要標志。
       
        (二)物流管理戰略的框架物流管理戰略內容分四個層次。
       
        1.全局性的戰略
       
        物流管理的最終目標是滿足用戶需求(把企業的產品和服務以最快的方式、最低的成本交付用戶),因此用戶服務應該成為物流管理的最終目標,即全局性的戰略性目標。通過良好的用戶服務,可以提高企業的信譽,獲得第一手市場信息和用戶需求信息,增加企業和用戶的親和力并留住顧客,使企業獲得更大的利潤。
       
        要實現用戶服務的戰略目標,必須建立用戶服務的評價指標體系,如平均響應時間、訂貨滿足率、平均缺貨時間、供應率等。雖然目前對于用戶服務的指標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規范,對用戶服務的定義也不同,但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建立提高用戶滿意度的管理體系,通過實施用戶滿意工程,全面提高用戶服務水平。
       
        2.結構性的戰略
       
        物流管理戰略的第二層次是結構性的戰略,包括渠道設計和網絡分析。渠道設計是供應鏈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包括重構物流系統、優化物流渠道等。通過優化渠道,提高物流系統的敏捷性和響應性,使供應鏈獲得最低的物流成本,關于物流渠道的設計在后面還要進一步討論。
       
        網絡分析是物流管理中另一項很重要的戰略工作,它為物流系統的優化設計提供參考依據。
       
        網絡分析的內容主要包括:(1)庫存狀況的分析。通過對物流系統不同環節的庫存狀態分析,找出降低庫存成本的改進目標。(2)用戶服務的調查分析。通過調查和分析,發現用戶需求和獲得市場信息反饋,找出服務水平與服務成本的關系。(3)運輸方式和交貨狀況的分析。通過分析,使運輸渠道更加合理化。(4)物流信息及信息系統的傳遞狀態分析。通過分析,提高物流信息傳遞過程的速度,增加信息反饋,提高信息的透明度。(5)合作伙伴業績的評估和考核。
       
        對物流管理系統的結構性分析的目標是要不斷減少物流環節,消除供應鏈運作過程中不增加價值的活動,提高物流系統的效率。
       
        用于網絡分析的方法有標桿法(Benchmarking)、調查分析法、多目標綜合評價法等。
       
        3.功能性的戰略
       
        物流管理第三層次的戰略為功能性的戰略,包括物料管理、倉庫管理、運輸管理等三個方面。內容主要有:
       
        (1)運輸工具的使用與調度;
       
        (2)采購與供應、庫存控制的方法與策略;
       
        (3)倉庫的作業管理等。
       
        物料管理與運輸管理是物流管理的主要內容,必須不斷地改進管理方法,使物流管理向零庫存這個極限目標努力,降低庫存成本和運輸費用,優化運輸路線,保證準時交貨,實現物流過程的適時、適量、適地的高效運作。關于庫存管理的內容在上一章中已有論述,采購問題將在下面兩節中詳細論述。
       
        4.基礎性的戰略
       
        第四層次的戰略是基礎性的戰略,主要作用是為保證物流系統的正常運行提供基礎性的保障。內容包括:
       
        (1)組織系統管理;
       
        (2)信息系統管理;
       
        (3)政策與策略;
       
        (4)基礎設施管理。
       
        要建全物流系統的組織管理結構和人員配備,就要重視對企業有關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例如,采購與銷售部門是企業的兩個對外業務協調部門,他們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企業與合作伙伴的關系和企業的形象,因此必須加強對這兩個部門的領導與組織工作。
       
        信息系統是物流系統中傳遞物流信息的橋梁,庫存管理信息系統、配送分銷系統、用戶信息系統、EDI/Internet數據交換與傳輸系統、電子資金交易系統(EFT)、零售點POS,對提高物流系統的運行效率起著關鍵作用,因此必須從戰略的高度去規劃與管理,才能保證物流系統高效運行。
       
        三、有效資源配置
       
        物流管理的作用就是通過有效的資源配置,使供應鏈各企業之間的物料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保證供應鏈實時的物料供應、同步化的運作。
       
        供應鏈管理的目的是要通過合作與協調實現資源的共享和最佳資源搭配,使各成員企業實現資源最充分的利用。比如臺灣的電腦業所推行的全球運籌式產銷模式,就充分利用了物流網絡的資源配置功能,實現全球資源的有效配置。這種模式的思想就是按客戶訂單組織生產,生產采用分散的模式,將全球的電腦資源利用起來。采取外包的形式,將電腦中的各種零配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給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產,通過全球物流網絡發往同一配送中心組裝,再由配送中心將組裝好的電腦發送給用戶。美國許多跨國公司都有完備的物流網絡系統,其物流系統能快速地把世界各地的資源最充分地利用起來,有很強的競爭力,企業也有很高的敏捷性和柔性,十分有利于實現全球跨國經營。
       
        供應鏈的物流系統能否實現有效的資源配置取決于物流信息系統的完備性和合作企業合作性。
       
        四、全球后勤系統
       
        全球化已成為新時期企業競爭的一個顯著特點。當一個企業發展成為全球性的企業時,就需要有全球供應鏈管理系統,為此必須建立全球的后勤保障體系,否則,企業將無法適應全球競爭的要求。
       
        企業的全球供應鏈管理系統應主要考慮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建立全球的售后服務體系
       
        實現全球供應鏈管理的企業需要建立完善的全球后勤服務體系,以保證物流暢通和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海爾集團是我國成功打入國際市場、實施全球化經營的大型國有企業。海爾的洗衣機生產銷售已經形成全球供應鏈管理模式,銷售網點已分布到世界國地,形成了我國海外經營業務最大的國有企業。在進軍國際市場的過程中,海爾非常注意售后服務的工作,使海爾產品在任何國家和地區都能獲得滿意的服務。服務至上是海爾能夠成為跨國經營的大型國有企業的秘訣。
       
        2.建立全球供應鏈需求信息網絡
       
        全球化經營和本地化經營的最大不同是需求信息來源的多樣化、地區差別化、消費的文化價值差異化等,因此企業要根據不同的國情,對需求特點進行分析,建立全球需求信息反饋系統。全球供應鏈的信息需要從一個地區反饋到另一個地區,從一個供應鏈節點企業到另一個節點企業,形成滿足供應鏈管理要求的信息網絡,它是維護全球供應信息的一致性、保證全球供應鏈的信息能夠準確無誤、暢通無阻、進而實現全球供應鏈同步化運營的關鍵。另外,由于不同國家的信息系統是異構的,應采用遠程多代理的、統一的數據傳輸方式,這對提高全球信息系統的運行速度與效率非常重要。
       
        3.建立全球化合作關系網,提高物流效率
       
        由于全球供應鏈跨越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物流過程要經過海關、機場、港口等,運輸過程十分復雜,有汽車、飛機、輪船等各種運輸工具,還有不同國家的管理與地區性政策等都將會導致物流過程的效率變低。為了提高物流效率,必須建立全球化的合作關系網,通過和當地的物流部門進行合作,把部分業務外包給當地企業,如代理銷售、代理運輸、代理庫存管理等,或建立聯合經營體,如地區分銷中心等,這些措施可以大大提高物流系統的效率。
       
        五、第三方物流系統
       
        第三方物流系統(TPL)是一種實現物流供應鏈集成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它通過協調企業之間的物流運輸和提供后勤服務,把企業的物流業務外包給專門的物流管理部門來承擔,特別是一些特殊的物流運輸業務。通過外包給第三方物流承包者,企業能夠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業務上,提高了供應鏈管理和運作的效率。
       
        第三方物流系統提供一種集成運輸模式,它使供應鏈的小批量庫存補給變得更為經濟。因為在某些情況下,小批量的貨物運輸(非滿載運輸)顯然是不經濟的,但是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的供應鏈環境必須小批量采購、小批量運輸,這就提高了貨物的供應頻率,運輸頻率的增加就要增加運輸費用,顯然不經濟。第三方物流系統是一種為大多數企業提高運輸服務的實體,它為多條供應鏈提供運輸服務,比如,當多家供應商彼此位置相鄰時,就可以采用混裝運輸的辦法,把各家供應商的貨物依次裝在同一輛貨車上,實現小批量交貨的經濟性,這就是第三方物流系統提供聯合運輸(集成運輸模式)的好處。
       
        第三方物流系統不但提供運輸服務,還可以提供其他的服務,如倉庫管理(聯合倉庫)。圖9-6a)中的物流分銷中心近靠用戶所在地,圖9-6b)所表示的是通過一種第三方物流系統提供的服務把產品從中心倉庫快速運輸到用戶所在地。
       
        第三方物流系統還可以提供其他形式的物流服務功能,如顧客訂單處理等。采用第三方物流系統,企業可以獲得如下的好處:
       
        (1)降低成本;
       
        (2)使企業更加集中于核心業務的發展;
       
        (3)改進服務質量;
       
        (4)快速進入國際市場;
       
        (5)獲得信息咨詢;
       
        (6)獲得物流經驗;
       
        (7)減少風險。
       
        六、延遲化策略
       
        延遲化策略(Postponement)是一種為適應大規模定制生產而采用的策略,通過這種策略使企業能夠實現產品多樣化,適應顧客化的需求。實現延遲化策略的關鍵技術是模塊化:模塊化產品、模塊化工藝過程、模塊化分銷網絡設計。
       
        在用戶需求多樣化的今天,如果想滿足用戶的需求,就必須采用產品多樣化策略。但是,產品多樣化,必然帶來庫存產品的增加。在過去的物流管理系統中,分銷中心的任務是倉儲和分銷,當增加產品品種時,庫存也隨之增加,這對企業來說是一筆很大投資,物流成本增加可能會削弱產品多樣化策略的優勢。為此,人們提出了延遲化策略。在延遲化策略中,地區性顧客化產品是到達用戶所在地之后以模塊化方式組裝的,分銷中心沒有必要儲備所有的顧客化產品,只儲備產品的通用組件,庫存成本就大為降低,這樣一來,分銷中心的功能也發生了轉變。為實現延遲化策略,物流系統中運輸方式也必須跟著發生變化,如采用比較有代表性的交接運輸(CrossDocking)方式。交接運輸是將倉庫或分銷中心接到的貨物不作為存貨,而是為緊接著的下一次貨物發送做準備的一種分銷系統,這種物流方式就是模塊化分銷網絡設計。
       
        七、戰略渠道設計
       
        渠道設計是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戰略渠道設計就是通過網絡分析,優化確定物流供應鏈的制造工廠、分銷中心、倉庫等設施的位置和數量,使物流系統合理化,獲得合理的運輸和庫存成本。網絡設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從供應鏈管理的戰略高度、整體的利益考慮問題。
       
        戰略渠道設計可以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要進行網絡分析。通過網絡分析,確定網絡要素和相互的關系,比如工廠的位置、分銷地點和數量、供應商的數量和位置等。第二步是優化設計,采用有關數學模型或采用其他方法進行優化決策分析。第三步是組織實施網絡設計方案。
       
        物流網絡設計(渠道設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配送中心或分銷點的設計,這是一種局部的物流網絡設計,另一種是供應鏈全局的網絡設計。
       
        (一)局部渠道設計
       
        局部渠道設計就是通常的分銷網點的布置,比如分銷中心的選擇,這是供應鏈物流網絡設計中常見的問題。下面是一個關于供應鏈的網絡設計的例子,物流網絡如圖9-7所示,有多個配送中心,每個配送中從各原料廠進貨后送到各個需求點,優化的目的是選擇某些備選的配送中心,使總的配送成本最低。
       
        1.物流系統網絡模型
       
        2.網絡優化
       
        網絡優化的目標是使物流系統的總成本最低,這是一個成本優化的決策問題。與任何一種優化問題一樣,這個問題的優化也受到各種條件的約束,如生產廠的生產能力約束,即各生產廠的供應量應小于生產能力;用戶的需求量約束,即要求進貨量大于或等于需求量;配送中心的物流均衡約束,即要求配送中心進貨量等于發送量。
       
        這是單一產品的配送中心的選址決策,即局部的物流網絡優化。當考慮多產品時,問題將變得非常復雜。在這樣的情況下,一般采用各種特殊的簡化處理,目前已有一些算法模型解決這類問題,如CFLP(CapacitatedFacilityLocationProblem)法、運輸規劃法、鮑姆爾-沃爾夫法等。
       
        (二)全局物流網絡設計
       
        全局物流優化考慮的不是優化某個節點,如上面的配送中心的問題,而是從全局的角度考慮,特別是從供應鏈管理全局的角度考慮。全局物流網絡設計的主要決策問題,對上游供應鏈來說,是供應商的選擇與確定,對下游供應鏈來說,是分銷商與代理商的確定,因此全局的物流網絡設計要把兩個市場的約束都考慮進去。
       
        進行渠道設計時還要考慮非物質因素,如對下游物流網絡的設計要考慮地區文化、消費觀念等。對上游物流網絡的設計則更多是考慮運輸費用、技術合作的優勢、供貨的可靠性和協作管理成本等。因此整體的供應鏈網絡的物流優化不是單純的網絡運輸問題的優化設計,是一種戰略性的規劃,需要從供應鏈的整體角度去考慮問題。
       
        全局的網絡設計最主要的目標一個是降低用戶成本,另一個就是縮短響應時間,只要這兩個目標達到了,物流網絡的優化目標就達到了。

     



    物流雜志|物流管理雜志|中國物流雜志|現代物流雜志|物流技術雜志|物流管理雜志社|物流科技雜志|物流期刊|免費物流雜志|物流雜志網|物流與采購雜志

    環球物流網域名:www.qdsrjx.com www.qdsrjx.com [環球56.net]
    Copyright ©www.qdsr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1999
        ICP05032419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RV,蜜桃成人A级毛片免费看视频,成人亚洲女人天堂,亚洲成人AV天堂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